太和一老人坚持做“泥叫吹”60年,现在全村只剩他在坚守···

[复制链接]
查看39748 | 回复0 | 2017-4-12 17: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GITAR 于 2017-4-12 17:43 编辑

      

(阜阳新闻网消息) 玩泥巴是孩子们喜欢的事,而在太和县蔡庙镇大宋村,有位老人也喜欢玩,还一玩就是60年。     这位老人叫宋庆云,今年75岁,他玩的是当地独有的一种民间泥塑——“泥叫吹”,曾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可如今,这个曾有80多人制作“泥叫吹”的村子,只剩宋庆云一人在坚守。他的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人又不愿学,这门手艺濒临失传……
6dcb7d3434a1bb6b0f2e0d4130229ab9.jpg

15岁开始做“泥叫吹”,一做就是60年
宋庆云的祖上就开始制作“泥叫吹”,到他这一辈,已传了七八代人。“我15岁就给父亲打下手制作“泥叫吹”。“泥叫吹”制作流程很讲究。要挖地三尺,选出当地特有的一种黄泥,带回家后加水进行捶打,然后捏制(如图)。造型主要有鸟、鸡、青蛙、猴子等,还有一些简单的人物。     捏好的造型在屋里阴干,再放太阳下晒两天后放进窑里烧制,一般要烧四五个小时。将烧好的泥塑品裹上松香、涂上颜料,一个“泥叫吹”就做好了。  宋庆云刚开始学做“泥叫吹”时,有的捏得歪歪扭扭,有的吹不响,挨了不少骂。经过勤奋练习,他捏得越来越好,“心里想着啥,手里就能捏出来,活灵活现”。     “后来,我就想创新。”他说,以前捏的人物比较简单,体形偏小,后来增加了关公、穆桂英等造型,体形也增大了,价格翻了几倍。另一方面,他用清漆、油彩代替松香和颜料,使“泥叫吹”的色彩更鲜艳,储存时间也更久。
eb3017064ec7ea0e1ab5c2dee90d515e.jpg

村里曾有80多人会做,如今只有他坚守
宋庆云说,他小时候的大宋村有200多人,有80多人都会捏“泥叫吹”,这也是该村独有的工艺品,方圆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买。“小的一分钱一个,大的二分钱一个。”他说,在那个年代,这些泥制品让村里人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让邻村人羡慕。“有一年,村民用捏泥人的收入为生产队买了4头耕牛。”     
后来,来村里买“泥叫吹”的人少了,宋庆云开始挑着担子出去卖。每年春天的庙会,是卖“泥叫吹”的好时机。为了多做一些,他半夜就起来,一烧就是几百件。蔡庙附近及太和县城的庙会,宋庆云都去过,远的还到过界首、河南等地。他回忆,八十年代时,赶一次庙会可以卖100多元。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玩具多了,很少再有家长给孩子买“泥叫吹”。买的人少了,做的人也少了。目前,村里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做。制作“泥叫吹”是个苦活,从挖泥、和泥、捏制到烧制、上彩,以及挑着沉重的担子外出叫卖。但宋庆云以苦为乐,没有放弃。

95ff680954b77cf069c2d13e4dc358e7.jpg
儿女不学、徒弟半途而废,手艺濒临失传

宋庆云还在坚持。只是年纪大了,他每隔一段时间才会烧制一批“泥叫吹”,然后挑着担子到蔡庙,再坐车赶往太和、阜城卖,但生意一直都不太好。“除非遇到识货的。”宋庆云说,有一次,阜城一家婚妙影楼的老板看中了他的产品,掏了800多元购买。而更多时候,一天也卖不几十块钱。     


但宋庆云还是很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想把传了几代人的东西,在我手里断掉”。但几个儿女宁愿出去打工,也没有人愿意学。宋庆云就试着收了几个徒弟。但由于觉得枯燥又赚不到钱,徒弟们也都半途而废了。




83efb047da0075471a937e39ccfc600e.jpg
资料卡   太和泥塑“泥叫吹”属于陶哨,玩具或乐器。泥捏火烧,打光涂色,造型多为人物、飞鸟、动物等,能吹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着极其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眼下已濒临失传。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