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荣获15年度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评价一等奖,看看做了哪些工作

[复制链接]
查看23525 | 回复0 | 2016-7-22 17: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资深网络编辑师 于 2016-7-26 16:28 编辑

QQ截图20160726162725.jpg


在2015年度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考核评比中,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荣获第一名,受到市委通报表彰。这是继2014年以来第二次获此殊荣。近年来,太和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粮食生产、农业机构调整、农产品加工转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农业投入力度加大,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健全。
2011年以来,太和县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累计投入8亿多元。自2013年以来每年预算单列3000万元,用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太和县发展现代农业财政总支出达3.48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支出2.14亿元,预算单列3000万元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5年家庭农场保证保险担保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工作开展顺利,为6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贷款5600万元。
二是粮食生产形势喜人。
全年粮食总产量106.1万吨,实现十二连增,平均粮食单产359.2公斤,分别较2014年增长2.6%和3.7%。其中小麦平均单产507公斤,连续3年跻身于全国“小麦千斤县”先进行列,夏玉米最高单产1049.9公斤,再次刷新了由太和保持的安徽省最高纪录。
三是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全县绿色粮油、麒麟西瓜、高效药材、精品果蔬、特种水产、生态花木等六大特色产业,已形成区域规模优势。据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县经济作物面积51.94万亩,较2014年增长21.74%,经济作物面积与粮食作物总面积比例为17.6%,较2014年提升5.3个百分点。
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显著提升,品牌效应增强。


QQ截图20160726162739.jpg

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2.8亿元,增速5.1%,位居全市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速5%,在皖北和全市均处首位;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6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48%。新增金皖泰、阿龙哥两农产品著名商标,太和农业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特色农产品的网售额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额实现了连年攀升。
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
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9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68家,省级11家。截至2015年,全县家庭农场183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80个,家庭农场比上年新增1198个。成立联合体10家,分别是“太和县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太和县徽合联合体”“太和县徽太联合体”“太和县泰郭西瓜种植联合体”“太和县伟玲葡萄联合体”“太和县鑫囷联合体”“太和县恒进农机服务联合体”“太和县徽渔联合体”“太和县众鑫联合体”“太和县隆平高科联合体”。
六是规模化经营日益扩大。
土地流转已超过百万亩,流转率达57.6%。目前面积达50亩以上的各类经营主体的面积905563亩,占耕地面积的比率达51.6%。
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大。
2015年,蔡庙、五星两个乡镇监管站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进行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2015年检测样品878个,乡镇农残速测仪齐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速测工作;修订完善了《太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推动“三品一标”认证。2015年三家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其中一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个,2家参与绿色食品认证,新认证产品5个,续展认证产品1个。
八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项目建设扎实有效
2015年我县被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区三园六基地”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呈现出园区化、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发展态势。旧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省农委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动态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建设、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冠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创园建设项、郭庙示范园建设项目等,项目多,内容丰富,科技含量较高。现代农业建设加速了农业产业功能的转型升级。太和香椿、李兴桔梗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开启了功能性农业的致富之门。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