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 打造好人太和

[复制链接]
查看21275 | 回复0 | 2016-1-11 17: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行义举,践行核心价值观;平民百姓,打造好人太和。时间的车轮驶入2016年,很多事情都会被人们遗忘。但人们总是不会忘记一些人,他们或用数年甚至一生去做一件事,或在决定性的瞬间挺身而出伸援手;他们中男女老少皆有,展现出的是同样灿烂的人性光辉;他们守护着整个社会的良心,用行动告诉我们:在今天的太和,好人如云,充满正能量;他们用心甘情愿的付出,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打造好人太和。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回望2015年时,心中异常温暖。
   
危险瞬间伸援手

    这一年,有这样一些人,在发生危险的瞬间,奋不顾身站出来、冲上去,那一瞬间的决定,对险境中的人是拯救,是福音。他们挺身而出的身影,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写的“人”。

    见义勇为好村民。今年春节期间,夏广东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在走亲戚回来的路上,走到阮桥镇洪港村时,他驾车翻入水中。当时下着雨,许秀芹和丈夫乔朝富都在家里。出事地点就在家门前,听到喊声后,许秀芹立即向河边走去。看到眼前的一幕,许秀芹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河水漫过了她的腰部,她顾不上寒冷,试图打开车门,但没有成功。乔朝富拄着双拐,无法下水救人,赶紧到村子里大喊:“快救人,有车子翻到河里了!”村民袁俊峰、袁飞等听到喊声后,奔向出事地点。与许秀芹一起用砖头等硬物,把车窗敲破,车内5人全部获救。
  
    火情冲锋员武振峰。6月13日晚上10时,双庙镇民兵武振峰正在巡逻的路上,听见了“救火”的呼喊声,迅速赶到失火现场,见到一农户房内凶猛的火势已蔓延开来。于是他一边疏散围观群众,一边拨打火警电话。当听到屋内煤气罐滋滋作响时,他立即拎起一桶水倒在身上冲进了火海。在浓烟中,他拎起灼热的煤气罐冲出了大火,滚烫的煤气罐烫的双手皮肉翻起。灾后农户谈起这事说:如果不是他从大火中抢出煤气罐,后果不堪设想。
   
孝悌为行仁开源

    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不论是精心赡养父母的孝道,还是兄友弟恭的手足情深,以及相濡以沫的夫妻感情,都让“家”这个温暖的堡垒更加坚固。

    孝心少年宋孝坤,悉心照顾偏瘫老父。宋孝珅,是桑营中学九年级的一名在校学生,姐姐智障,七十多岁父亲偏瘫在床,住院治疗。现在宋孝珅每天放学后,便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十多里外的淝南医院陪护父亲。陪父亲唠嗑,为父亲换洗尿布、清理身子,给父亲弄吃的。虽然在医院不能做饭,但他还是尽量买父亲喜欢吃的东西。而他自己吃的却不讲究,只要能吃饱就行,家里没有钱,他每顿饭只能吃简单的馍和面条。每天都要到很晚才做完这些,服侍父亲睡下后,他才蹲在父亲身边,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到深夜才和衣而睡,因为夜里父亲口渴了,或者吃药,他则要冒着严寒起来,所以他睡觉时很少脱掉衣服,但睡着不舒服,不过已经习惯了。

    即使是成年人做这些也感到困难,几个月来,宋孝珅悉心地照顾着父亲,他知道父亲给了他生命,照顾他长大,现在父亲年迈有了病,作为儿子,无论什么情况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贫困残疾难组兄弟情深。肖口镇田庄村车庄自然村68岁村民车兴平,从小就视力一级残疾,双目失明,未娶上媳妇,孤身一人至今,因父母去世早,哥哥的衣食住行都落在弟弟车兴灿的身上,按照现行的农村政策,车兴平可住敬老院,但弟弟考虑到哥哥双目失明,敬老院无法接收。弟弟不嫌不弃,担起照料哥哥的一切。农家孩子生活,还必须种地,农忙时。弟弟不放心家中的车兴平,一天跑回家中几趟,看到哥哥正常没事,再到田间劳动,就是这样的情况,一直坚持到现在。群众从车兴灿口中得知,不论哥哥活到什么时候,我再困难,我有吃的,就有哥哥吃的,我一定坚持住,对的起我早去世的父母。

    夫妻本是连理枝,大难临头更相爱。居住在太和县苗集镇杨寨村村民杨广斌,妻子生育第二个孩子后突患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杨广斌并没有因此抛弃妻子,相反他不离不弃陪伴妻子走过了艰难的人生道路,喂饭、喂药、擦洗身子……40年如一日,像伺候孩子一样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他用无私的爱唤起妻子生活的信心,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捐遗易俗树新风

    2012年3月24日,身处疾病晚期的太和县政法委原副书记苗为民签下了承诺书,去世后捐出遗体、器官。此后,太和县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的人数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份,该县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的登记人数已达136人。

    举家签协议捐遗助他人。2015年5月24日上午,一百多名志愿者一起乘车前往太和县倪邱镇汪老家村,他们的目的就是拜祭一位可敬的老人汪月要。老人生病的时候,向儿子委婉的说出了捐献眼角膜的愿望。其实,他是一个农民也没想太多,就是为了活着的人,让光明延续,让得病的人感受到温暖。老人去世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老人的精神感动下,老人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也纷纷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的协议。

    8名护士长签订捐献协议。刘国会是太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的护士长,也是太和县苗为民爱心社的志愿者。参加爱心社举办的志愿活动时,刘国会了解到苗为民老人去世后,志愿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和器官。于是,刘国会萌发了百年之后志愿捐献眼角膜的想法。一个星期前,刘国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几名同事,竟然有7名护士长表达了同样的愿望。12月7日下午,太和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钱纯建和太和县苗为民爱心社的志愿者,来到太和县人民医院,为刘国会等人办理了遗体或眼角膜志愿捐献手续。当天8名护士长中,1人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7人填写了志愿捐献眼角膜登记表。

    对社会来说,遗体(器官)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对个人来说,遗体(器官)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捐遗者的大爱行为,引领社会新风尚,时代会铭记,我们会学习。

诚信做人显品质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小成在智,大成在德”。而这里的“德”就包含有诚信的意思。立世一诚,待人一诚,做事以诚。诚信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源泉,是人在危急时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诚实美德在细节处闪辉。青年小伙王贺,收入微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5年8月11日夜,王贺在回公司加班路上发现一个鼓鼓的红色背包,里面除了一个破旧的安全帽和一些工具,还在安全帽里面发现一个黑色塑料袋,塑料袋里面竟是叠好摆放的人民币,看那厚度差不多三四万的样子。三、四万,这个数字对于他而言,绝对是一笔巨款,相当于差不多两年的总工资。可他依然将钱一张不落的收好,第一时间联系公司综合管理处后将钱安全带到门卫处。随后通过厂区监控,找到失主后完璧归赵。

    君子爱财更爱道。李侠是蔡庙镇蔡庙村的支部委员,工作勤恳,为人诚实。今年秋收时节,她到界首市大黄镇王化云粮食收购点卖玉米上,由于卖粮群众较多,老板一时疏忽出现了称重偏差,粮企多付了5800多元钱,她发现了偏差,当时要求重新计算称重,退还了这些钱。粮企的负责人甚是感动,逢人便夸“李大姐真诚实,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位能为民,爱民的好干部”。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质——诚信。
  
人生奉献心最美

    当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时,工作不再只是一种职业,更成为了一种享受。认真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我们对待每件事都认认真真,那么即使处于不起眼的角落,也终将会脱颖而出。

    清贫不舍园丁梦,兢兢业业育桃李。太和县李兴中心学校教师闫建民,他热爱教育事业。1993年教育界出现了大范围的教师工资拖欠现象,长达大半年之久,迫于生计,许多教师纷纷弃教从商。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在教育战线上,面对着一贫如洗的家,面对着身患残疾的妻子和由于缺少营养而面黄肌瘦的女儿,闫老师仍心怀内疚的说:“我让我的家人跟着我吃了很多的苦,可能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我无愧于我的学生。”现在闫老师行将退休,但一直带着九年级毕业班,每天来的最早的是他,走的最晚的也是他,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生病了就白天上课,晚上去输液。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几十年来他仍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在教育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秉承仁爱为患者,舍小顾大勇担当。11年来,她记不起丈夫每年一次的生日、想不起女儿成长的历程,只记得康复出院病患的笑容和提升护理技能的思考,患者在她眼中成了更重要的亲人,护理在她概念中变成一生追寻的事业。她叫张一平,这个来自太和县人民医院护理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最美护士,用真心、热心和爱心印证着白衣天使的担当,用耐心、细心和精心实现着护理工作的意义。

  这些人间的爱意与温暖,善行和义举,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道德正能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称赞,彰显了当代太和人民的时代风采,是最鲜活的价值观,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而其中所透出的高贵的品质,还将一直传承下去。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