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QQ帐号绑定本站

[早教园地] 小心、好棒、不要哭,这些话也不能随便和宝宝说

[复制链接]
查看66739 | 回复0 | 2015-12-21 1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个月,小D的认知老师经常和我们一起去playroom玩,playroom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不少妈妈和自己宝宝的沟通,有时认知老师就会教我,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不好。

  作为新一代的父母,我们应该已经不会再对孩子说,“你是垃圾桶捡来的”;“我不要你了”;“你怎么不像谁谁谁”这样的话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些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话,竟然也有可能会对宝宝有不好的影响。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2.jpeg

  1、“没事的/不要哭!”

  当宝宝摔倒了大哭时,新时代的家长习惯安慰宝宝说,“没事的/不要哭”,来告诉她可以坚强一点。这么简单的一句看似鼓励的话语,其实是很残忍的。我们完全忽略了宝宝的情绪,她们哭就是因为她们“有事”,如果只是简单说,“没事的/不要哭”,会让宝宝感觉更加糟糕。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需要帮助宝宝认识到她们的情绪,同时帮助她们正确处理。首先,认可她们的情绪,“我知道,这一跤摔得很吓人,你很疼对吗?”。然后教她们处理的方法,“我们一起揉揉,揉了就不那么痛了”,最后可以再给她一个拥抱。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3.jpeg

  2、“让我来帮你”

  当宝宝无法搭一个积木塔或者无法完成拼图时,即使她还没向我们求助,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让我来帮你”,然后给孩子代劳。我们这样的“热心”,不仅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很多父母都会有疑问,孩子玩耍时,什么时候我需要介入?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孩子是否有求助。当孩子没有求助,而是自己在摸索时,我们可以做个旁观者。当孩子开始出现沮丧,或者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可以参与进来。但要注意的时,不是马上提供帮助,而是提供启发式的问句,“你觉得那块大的拼板是不是应该放在底部?你觉得如何?我们试一下吧。”或者手把手和孩子一起完成,而不是“代劳”。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4.jpeg

  3、“好棒!”

  当宝宝掌握一个新技能或者取得进步时,我们总是自然地会表扬,比如“好棒”、“真聪明”等。这些表扬的话其实是很抽象的,它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她们得到了这样的表扬。长期以往,会让孩子把自己努力的动力过于依靠在我们父母的肯定上(“我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而不是孩子自己内在的激励 (“我努力是因为我喜欢做这件事/我可以成长”)。

  正确的做法是,每次表扬时要更加具体,聚焦在孩子的努力和成果上,而不是泛泛的表扬。比如,“小D刚刚把积木放进了玩具盒里,帮助妈妈整理了,真棒!”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5.jpeg

  4、“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陌生人”对于孩子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孩子的世界是天生就充满善意的,如果一个不认识的人对孩子好,他们不会把他归类为“陌生人”。同时,有些孩子还会对这个概念理解错误,从而拒绝警察或者消防队员的帮助。

  正确的做法是,与其说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如和孩子讨论不同的具体场景如何应对。比如,“如果有个不认识你的人给你糖,并且要带你回家,你会怎么做?” 让宝宝先说她会怎么做,然后告诉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同时,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侵犯事件都是熟人进行的,我们还有必要告诉孩子,“有任何人让你感觉难过、害怕、疑惑,你应该立即告诉妈妈。”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6.jpeg

  5、“小心!”

  当宝宝刚刚学会一些新技能,想要独立爬上滑梯或者走过平衡木时,我们总是紧张地大叫,“小心!”。 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叮嘱本身却会让宝宝更容易摔倒,因为我们的话让她分散注意力了。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宝宝正在进行的活动让我们感到紧张,不要大叫,而是靠近孩子,在她周围保护她,防止她发生意外。当她完成这个活动后,可以展示给宝宝看,怎么做才是更安全的。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7.jpeg

  6、“不吃完饭没有冰淇淋/动画片”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这样的话应该也很常见吧。 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偏好,开始和我们父母进行“讨价还价”了。我经常听到父母这么说,本意是希望让孩子可以好好吃饭。但他们没有考虑到,这句话本身就是在强调“冰淇淋/动画片”比正餐更好,所以孩子必须先吃完饭才有这样的“犒劳”。长期以往,孩子会更加期待冰淇淋/动画片,而更加反感正餐。

  正确的做法是,改变一下说话的语序,“我们先吃完饭,再吃冰淇淋/看动画片”。 尽管只是非常细微的变化,但我们并没有夸大后者的愉悦感,只是告诉孩子,她需要先完成正在进行的事情。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8.jpeg

  7、“你快点!”

  当我们急着要出门,但孩子却还在慢慢悠悠吃她的早餐,或者还在乐此不疲地玩汽车。这时我们都会脱口而出,“你快点!”,有时甚至直接把孩子抱起放在推车上出门了。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势必会让宝宝大哭,反抗,要下婴儿车。对于小宝宝来说,她们还没有很好的时间概念,这么说其实是无效的;而对于大宝宝来说,这么说无疑给孩子带来焦虑,甚至还会有抵触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提前打招呼,“再过10分钟,我们要收拾玩具,然后换好衣服要出门了哦。”这样给宝宝一个铺垫,让她可以预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把希望孩子“快点”的行为转换成游戏,比如,“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可以先穿上鞋子/吃完早餐!” 这样做,既达到效果,又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9.jpeg

  8、“你要把玩具和其他宝宝分享”

  1岁左右孩子开始自我意识萌芽,慢慢开始形成“物权意识”,也就是知道“我的”概念。2~3岁时是物权意识敏感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她们是无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的,他们不会理解明明是“我的”,为什么要给别人。如果这时,家长一味强调“分享”,甚至乱贴标签“小气”什么的,会影响孩子今后独立人格的形成。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首先要明白先让孩子懂得“拥有”,才能让他们今后学会“分享”,这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发展都是一样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遇到需要分享玩具的情况,可以对孩子说,“我们轮流玩,现在小D在玩,等到墙上时针指到3的时候,Mia玩。”使用词语“轮流”,而不是“分享”,同时可以适当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比如时针的概念)。

   mp49597837_1450654169958_10.jpeg

  语言沟通是门艺术,和宝宝的语言沟通更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表达意思,如何和宝宝说,才能让孩子听进去,并对她性格心理发展有长远的正面影响,这里面也有大学问。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