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太和板面

[复制链接]
查看36123 | 回复2 | 2014-8-14 16: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和板面.jpg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这个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变过。
    相传太和板面源于三国时期。桃园兄弟刘备、关羽、张飞驻守当时的阜阳,张飞吃面总嫌太软、不筋斗、清淡无味;厨师多次琢磨,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和面成功了;而后张飞对厨师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汤为料,厨师灵机一动,添加近十多种能食用的药材及作料和羊肉一起为张飞做面,张飞吃后顿感可口,当即称:面好、汤好、味更好,又香、又辣、又过瘾。
    太和板面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做板面时,厨师根据食客的需要,拿起早在案子上排好的几根小面棒,左手捏起这头,右手捏起那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在案板上用力摔打的“嘭嘭”之声,已成为招揽食客的一景,板面由此而得名。几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几次,总长度可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汤料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羊油和羊肉等。制一锅汤料,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羊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作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汤料的辣味和色泽。把上等精羊肉切成方棱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羊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羊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汤料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
    食客还没进门就冲老板喊:“一大碗!多加点辣的!”老板便会爽快地说:“好嘞,里面坐!”板面里面有时候还让老板加个鸡蛋,那鸡蛋是在板面汤料里泡了很久的,蛋黄里面都有汤料的汁液了。在面还没上来之前筷子已经在手了。吃板面是没什么讲究的,盛板面用的是姜黄色的搪瓷大号碗,一大碗端上来,迅速地用筷子在面里搅拌几下,有耐心的会慢慢地搅,让胃再吊吊,吃的时候可都是虎狼模样了;有人中途用双手捧起来大碗喝板面汤,有人习惯先吃完碗里的面,菜叶也拣吃干净,再捧起碗将汤一饮而尽。哪怕是最寒冷的冬天里,也会吃得满头大汗。

聚辉煌 | 2014-9-11 1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哈哈,太和板面顶一个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