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细阳,新太和!

[复制链接]
查看23493 | 回复8 | 2012-1-9 18: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和,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太和县城也是一座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太和的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优势和文化魅力不断提升,为太和的快速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发展,使太和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亮丽的书画文化、丰富的收藏文化、驰名的医药文化、灿烂的民间文化、活跃的商贸文化、享誉的名产文化等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

  ——厚重的历史文化。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本地(今赵庙镇)。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陈迁都巨阳(今宫集镇)。秦统一后,置新阳县。此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陈留、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改“泰和”为“太和”,取《易经·乾·象辞》中“保合太和乃利贞”一语,意即“保谓常存,合谓常和,万物始得利而贞正”(《周易程氏传》卷1),县治移至今地。太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可谓人杰地灵,贤才辈出。新郪虎符、楚都遗址、倪邱孤堆、元代文庙等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东汉明、章、和三帝之师张酺、清沼使范滂,明正统年间的刑部尚书王质,清乾隆年间的白莲教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徐广绪、同治年间的新疆全省提督谷振杰等名留青史;在现代历史上如中共南京中央大学支部书记齐国庆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韩振江、人民英雄马思进、忠诚战士陈修文等永为太和人民所骄傲。


  全县境内古城遗址、古建筑、古墓群等不可移动文物点有110多处。其中太和文庙、清真南寺、清真北寺、倪邱谷堆、徐氏宗祠暨杨虎城故居、苗集灰角寺遗址等6处已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先后出土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西周青铜盘、春秋时期的青铜鼎、蟠虺纹盨、云纹鼎、窃曲鳞纹鼎、汉代石砚等被国家、省博物馆收藏。

  ——亮丽的书画文化。太和书画素以大众化、多元化、普及化、网络化和习字热、培训热、展览热、收藏热、交流热的特色享誉书画艺术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沈鹏、刘大为、罗丹、刘炳森、仝伟、韩美林、李百忍等130多位大师曾到太和县开展指导交流活动,成为太和一大人文景观。1994年夏,太和县政府在北京中央美术馆举行了太和县书画作品展,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在看了展览后欣然题词:“太和书画,大众奇观。”1995年10月,文化部命名太和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2008年底又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太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里程碑。

  目前,全县有20多位国家级、70多名省级书协美协会员,市级、县级书协美协会员成百上千。从干部到职工,从市民到农民,从教师到学生,从企业老板到个体户,从老年到青少年,形成了一支拥有4000多名各级书协美协会员和书画爱好者的书画创作队伍;从县城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成立的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自成网络;书画院、培训班、创作室、装裱店、收藏、画廊、经纪人、艺术品公司等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县书协、县美协常年开展内外联谊、展览、交流和研讨活动。书画艺术已成为太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这将成为打造太和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县战略新的动力。

  ——丰富的收藏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太和民间收藏迅速升温,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经济价值,成为百姓的新宠。收藏的门类从传统的玉器、青铜器、陶瓷、书画、典籍、石刻碑拓、砖石瓦当、竹木牙雕、钱币、印章,到近现代的书报刊、邮品、票证、体育纪念品、烟标、火花、徽章、彩票、扑克牌、茶具、酒具……可谓是林林总总,无所不含。尤其在字画、玉器、瓷器、青铜器、古玩等方面的收藏者、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达千人之多。2002年4月,太和县收藏协会应运而生。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太和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引导、支持和发展民间收藏文化,从而使收藏队伍不断壮大,收藏水平不断提高,收藏组织不断健全,收藏市场健康发展。目前,县收藏协会会员近百名,其中已成为国家级会员的有20名,省级会员、常务理事、理事18名,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常委的有  名。在收藏规模和实力上,藏品在几十件、上百件的收藏者和收藏家不乏其人,价值几十万、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珍贵藏品已不足为奇。近年来,县政协积极协调、组织太和县收藏协会多次举办古玩藏品展、书画藏品展,承办了全省收藏成果书画专题展等大型展览活动。组织会员到合肥城隍庙古玩市场、安庆古玩市场、六安古玩一条街以及江苏省镇江古玩一条街、盐城收藏协会、山东省青州、聊城书画古玩市场、沂南书画古玩一条街、淄博书画市场等地考察学习,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促进了太和收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驰名的医药文化。太和是全国最大的医药销售集散地,享有“西药之都”的美誉。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安徽华源医药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14多万平方米的标准仓库,4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全国4000多医药厂家的25000个品种在此大进大出,形成了“买全国药品,卖向全国”的大集散格局,年销售总额超百亿,销售业绩连续10多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单体排名第一。医药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物流市场的发展。一个太和为中心、以太和医药健康园区为基地的医药、物流、保健品综合经营平台和中原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已经形成。2008、2009连续两届安徽华源医药药品流通峰会暨中国健康产业商机交易大会在太和成功召开。值得一提的是,太和医药不仅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对太和书画艺术和民间收藏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灿烂的民间文化。具有太和特色的清音、唢呐、狮子灯、花挑、旱船、剪纸、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太和清音、坟台唢呐、城关狮子灯、花挑、旱船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和清音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跃的商贸文化。太和县城内,各类名牌商品的专卖店鳞次栉比,民营企业朴人、百太、阜新等大型商场超市红红火火,苏果超市、肯德基著名企业稳扎太和,这些在全省县级城市中为数不多。2008年以来,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在60亿元以上,总量保持全省县级第一。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百亿元。

  ——享誉的名产文化。太和县是中国樱桃的主要产地,唐宋时期已有名气。据《颍州志》记载:樱桃以“沿沙河两岸二里许最佳,往时有桃脯贡,阜阳、太和六年轮贡一次,称上品。”太和香椿在历史上为“贡椿”,芳香肥嫩,质脆味美,名扬天下。谷雨前采摘的黑油椿更是极品,多次在全国农业产品展览中获奖。太和是全国三大桔梗种植加工基地之一,生产加工的桔梗以食用为主,主要出口韩国。此外,太和的小杂粮以及粉面、粉丝、粉皮等农副产品也颇有特色,畅销国内市场。

  太和是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发轫之地,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和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一五”、“二五”、“三五”普法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殊荣。

  “太和太和,太平祥和”,“太和太和,政通人和”。今天的太和,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勤劳、淳朴、智慧的太和人民将承国运之天时、藉富庶之地利、凝万众之人和,再创新的辉煌。


痴情最无奈 | 2012-1-9 19: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白看,你说类怪牌场类,为啥俺斗没感觉到捏!
老↙_顽童〆 | 2012-1-9 20: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介个不就是那小帅哥新郎官嘛,矮油歪,2012年头一贴吧 顶~~

点评

哈哈 谢谢老顽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9 22:24
细阳老宅 | 2012-1-9 2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贴心潮澎湃,回想现实五味陈杂
椿樱海棠 | 2012-1-9 22: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_顽童〆 发表于 2012-1-9 20:06
介个不就是那小帅哥新郎官嘛,矮油歪,2012年头一贴吧 顶~~

哈哈  谢谢老顽童
相逢何必曾相识 | 2012-1-10 07: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天天 | 2012-1-10 14: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不是哪个房地产商为了宣传太和而宣传的太和文化!
hqq521 | 2012-4-28 1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689375544223008933_3:}{:soso__10689375544223008933_3:}
{:soso__10689375544223008933_3:}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