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聚焦] 【爱阜阳 大声说】穿越世纪的凝望

[复制链接]
查看12033 | 回复0 | 2022-3-26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越世纪的凝望
20年前,我随省社科院辛秋水先生去阜阳出差。彼时,辛秋水先生是省公安厅的特邀监督员,监督全省公a安机关及民警作风纪律情况。约略记得,夏日午后,阜城西南一片拥挤的民房中,走进一家派出所。不大的院落,两层小楼,若不留意,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民居。调研结束,辛秋水先生对派出所的工作没有过多点评,只反复提及院内一尊与公安工作有关的雕塑,结语是:阜阳是个有思想的地方。作为阜阳人,深以为然。
2020年,因专栏新闻报道需要,我到阜南王家坝采访。对于王家坝我本不陌生,离我老家的村庄也不过20华里,同属阜南;取直线,跨条河,走过宽阔的河湾滩涂,就到了。但读书、工作,离开家乡,王家坝去得少。关于王家坝的记忆,更多是通过对老家的旧时印象,以及从新闻中了解到的。当然,还有阜南作家张守志先生的作品。读他的系列作品,我得以走进这片土地过往非旱即涝的流年光景,触及王家坝的世纪沧桑,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家乡人的悲喜人生。
微信图片_20220326090054.jpg
2020年7月20日王家坝闸开闸蓄洪现场

王家坝闸矗立在淮河北岸,自上世纪50年代建成以来,16次为淮河上下游的安全开闸蓄洪,蒙洼十数万群众因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在岁月长河里磨洗沉淀,凝结成王家坝精神。但如果要了解王家坝精神,深悟王家坝精神的内核,还是要走上庄台,走近庄台人家。
出王家坝镇街道,不远处就见一庄台。在平坦无垠的绿色之上,孑然而立,形如浮庄。庄台上一律两层楼房,前庭后院,种满花朵和瓜果蔬菜,几只家鸡悠闲踱步,透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庄台一角,一堵玻璃罩着的土墙赫然入目。斑驳残损的土墙,呈灰黄色,中有大裂缝;墙基处,被风雨冲刷得坑坑洼洼,想见岁月的硬度。
微信图片_20220326090100.jpg
西田坡庄台

这唤醒了我对家乡最深的记忆,每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在焕然一新的村庄面前,这记忆时常浮现,令我生出无尽感慨。再见土墙,竟如多年未曾谋面的幼时伙伴那样亲切,一段共同生活的场景从沉睡的记忆里苏醒,瞬间活泼泼眼前闪动。那时,家家土坯作墙,为挡风雨侵蚀,庄户人家就经常用稻草、麦秸和泥,在雨季来临之前修补房子,年复一年,那墙就像父老乡亲的衣裤,补丁摞补丁。
然而,就是这样的土墙,呵护了庄户人家的四季,也滋养了对未来生活美好向往的种子。
这堵墙,由蒙洼庄台老民居旧址保护而来,年轻的一代多不甚熟悉。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沧桑巨变创造了太多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即便是偏远的村落,现在要找一堵这样的土墙委实不易。“见证历史,留住记忆”,这是王家坝人留下这堵墙的初心。我想,这是阜阳人流淌于血脉的禀赋——不忘过往的筚路蓝缕,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留存土墙,就是将那些川流不息的已逝时光,凝固下来,成就一种精神,一份留给后人的财富。
这其中,有感恩,感恩时代,蒙洼大地掀开崭新的一页;也有一份清醒的诫勉,不敢遗忘过去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日子永远勤勉以行。
这是王家坝精神最为初始的基因。王家坝精神浸透着阜阳人的品性,换言之,王家坝精神亦是阜阳人的精神写照。
星霜荏苒,如今依托蒙洼蓄洪区建成了王家坝湿地公园;王家坝闸也成为阜阳市首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一切都是对王家坝精神的诠释和发扬;也是对王家坝人的深情回馈。

微信图片_20220326090108.jpg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


东方风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为古老的阜阳大地注入新的活力,只要笃行不怠,阜阳未来可期。
记不清具体年月,安徽商报孟元老师主持一期新闻策划,好像是“大考之年看阜阳”,主旨是报道阜阳经济社会全面崛起的新成效,嘱我写篇稿子。作为阜阳人,我责无旁贷。因出差在外,于旅途中仓促成文《阜阳又见脚手架》,走马观花式的一点肤浅文字,写阜阳城市建设的重新起步。文章的结尾至今记得:阜阳,作为她的游子,欢欣于她的每一点进步;拳拳瞻顾,今生不会离开。
今重录于此,表达一个离乡人对家园故土永远的挂怀。
(作者系安徽阜南人 安徽法制报社高级编辑)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