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春游江淮请您来丨太和人你知道咱老家所有乡镇上的逢会时间吗?

[复制链接]
查看13157 | 回复0 | 2021-4-11 1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太和人烟稠密,集市星罗棋布。民国时期,全县共有农村集市82个。比较兴隆的有旧县、原墙、税子铺、界首、光武、李兴、倪邱、双浮等。这些集市的起始时间,已无法查寻,见诸史籍的,原墙为汉镇(古细阳遗址),斤沟、旧县、税子铺等为唐宋时镇。抗日战争时期,太和没有沦陷,境内大部分集镇(一部分在黄泛区)曾出现短暂的畸形繁荣。特别是界首镇,一时万商云集,成为当时皖北第一商业重镇。

  解放后,行政区划有所调整,界首独立成市,淝河镇划入毫县。1951年,阜阳县所属之苗集(又名淝河镇)、长春、二郎、宫集等集市划归太和。1953年界首市改县,将太和之光武、芦村、枣林、大黄、邴集、马集、亮集等集市划入界首。至1953年底,全县共有集市78个,其中商业户200户以上的2个,100户以上的5个,50户以上的11个,20户以上的50个,过路店10个。

w2.jpg

      太和农村集市两日一逢集,有的逢单日,有的逢双日,皆以农历为准.交易时间大都在中午,仅旧县、高湾两集是早晨逢集,俗称“露水集”。

  1950年至1956年,由于政府推行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加之政府大力组织物资交流,一般集市贸易较解放前兴旺。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集市贸易一度冷落一些小集镇相继瘫痪.如沙河西岸的小新集便是。1962年市场开放后,有的恢复,也有新兴起的,全县集市贸易额逐步增加,1963年全县集市成交额达860.85万元。

w3.jpg

     1964年为950万元.1965年为1100万元。1964年起,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打击投机倒把,把农村集市视为资本主义活动的场地,有些刚恢复和新兴的集市又被取消。如1965年太和县人民委员会行文,勒令新兴的淝南集(淝河口桥南)停止逢集,当时全县农村集市由83个下降到56个。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对集市贸易进一步限制,交易范围越来越小,个体商贩,不论有无执照,一律取缔。1972年又下令把两日一逢集改为5日一逢集.并采取许多强制性手段推行“集日改革”,不准社员赶集。但习惯难改,民意难违,许多集市出现集里不逢集外逢,中午不逢早上逢,一但放松.恢复如初。有关方面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是把集市搞得半死不活罢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开放.全县农村集市又开始活跃,原来已经冷落荒芜的集市很快恢复旧貌,并重新兴起20个集市和1个专业市场-皮条孙尼龙绳市场。截止到1993年底,全县有集市86个.全年交易额为25892万元,较1965年增长近24倍。

庙会与古会

     太和县庙会与古会,历史悠久,在全县分布很广,其中有求神拜佛、烧香还愿的迷信活动,但主要是一种大型物资交流活动。逢会期问,聚集人数之多,上市商品之丰,贸易数额之大,是平时集日所不能比拟的。如民国前期的太和城陛庙会,会期7天,每天赶会人数达5万多人,日交易额3万多元,皆为平时的30倍。又如县北黑虎庙、张阁、洪山庙.每年春季都逢一次骡马大会.上市骡马多达1000多匹。尤其是洪山骡马会.从正月十五(农历)逢到二月初一,山东河北客商都赶来交易,故当地谚语有:“初一会到十五,十五会到初一,日进斗金,一年一个龙驹”。意思是会期长,交易大,而且每年有一匹宝马上市,谁有好运就能买到这匹千里马。民国后期,神的形象在人心日中逐渐失去光彩.大多寺庙改作学校.加之连续八年的黄泛灾害,许多庙会的规模大大缩小。一部分庙会自行停止,如县城的城陛庙会,会时在清明节,1941年初该庙被日本侵略军焚烧,国民党政府为了城防安全,以后不准再逢。李兴南部有座龙泉寺,“龙泉玉树”是太和八景之一。1933年,寺被范姓拆除,原来的龙泉寺香火大会也自行消失了。但大多数庙会、古会还是沿袭下来。

太和县黑虎庙

w4.jpg

     解放后,人民政府尊重群众的传统习惯,因势利导,将庙会、古会逐步改造为物资交流和文化娱乐大会。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境内古庙会又趋向兴旺。

赵庙镇张小庙庙会

w5.jpg

太和县庙会集市一览表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资料整理不易,可能有些仓促

有不符的地方,请在后台直接回复留言!

部分内容整理来源网络

w10.jpg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