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翔宇 于 2015-8-19 17:10 编辑
那时候,阜阳还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还没有这么多小区,大多是住在自建房,有一个院子。大人们忙忙碌碌的上班工作,院子的孩子们则形成一个小团体,成帮搭伙的一起淘气玩耍。 那时候,大人收入不高,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却获得了无穷尽的快乐。
弹球
无论是课间还是放学后,几个孩子自由组合,三一群,俩一伙,教室前的空地上,只要画上一条线,挖个小坑,拇指和食指同时轻轻一弹,将对方的球撞进洞里,就又赢了一局!
丢沙包那时候,只要一下课,风一样的聚在一起玩丢沙包,碰上好胜心强的小丫头,一旦被击中,就会闷闷不乐,拼命地要把新上场的敌人用沙包击中,好恢复自己在中间来回奔跑的地位。
摔哇哇在阜阳这种游戏叫“摔哇哇”,也有部分地区叫“摔泥炮”。一般男孩子玩的比较多,摔哇哇还是很有技巧的,底部的泥层不能太厚,当然也不能太薄,要均匀适度。摔个大洞,就开始乐开花了。
踢毽子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女孩子都会踢毽子,花样还很多。谁要是不会踢的话,估计都没有人带你玩。只能自己偷偷练会了才能加入。那时候侧踢还有个歌谣“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打叠喽那时候,小哥儿几个放学后扔下书包就火速出门,一起比赛打叠喽(阜阳话),一般我们都是自己制作,用粗的树干、钢珠和废弃的轴承就可以制作一个手工陀螺,抽鞭也是用的荆条栓绳。
粘知了找个竹竿,顶部切开支起,再找个蜘蛛网,把蜘蛛网都缠到竹竿上,这样一个粘网就做好了。然后几个小男孩手里举个杆子,大气儿都不敢出的朝着树上的蝉走去,说时迟那时快,一竿子瞄准知了,一下子就将它死死地粘住了。接着就开始一阵哄抢“是我抓到的,我抓到的……”
跳皮筋“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那时候,随着跳动的除了皮筋,还有梳的高高的头上的两个小辫子。
扇洋火皮家里新买的“洋火”,就被偷偷的全部剥开,为了两张洋火皮。然后找几个小男孩就开玩了,规矩大家都心知肚明,直接开战。一方非得要把另一方所有的都赢过来才肯罢休,如果碰上哪个输急了矫猫子的话,那估计这游戏就要不欢而散了。
风车那时候谁家的孩子拿着纸风车往路上跑上一圈,定会引起周围小朋友的跟随。风车边转边发出清脆的声音,不能忽略的还有大院孩子们咯咯咯的笑声……
摔皮卡摔皮卡是很讲究技巧的一个游戏,有的小伙伴常拉开褂子拉链,为了能增加风力。还有的可以大皮卡套小皮卡,阜阳小伙伴的童年玩的不亦乐乎。
滚铁环阜阳农村很多家庭用的是铁水桶,小伙伴们的铁环用的就是废弃铁水桶的底圈,很结实。技术好的小朋友会急跑一阵然后松掉,跟着跑。
刀鸡刀鸡(阜阳话)不仅拼的是体力还有勇气,那些凶神恶煞的小伙伴跳起来几乎压着肩膀,这时候一定要以柔克刚,才能取胜。
那时候的阜阳,没有“拐孩子”这个词,也不知道堵车为何物,阜阳的孩子都享受着“因地制宜”的游戏带来的快乐,自然而幸福的成长着,如今那时候陪伴我们成长的玩意儿都很难见到了,连同那些简单快乐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