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太和县四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发艺文化、有色金属、工业滤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以上,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2%。其中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成为阜阳市唯一入选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十大高成长性产业。
一. 医药产业
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的太和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涌现出一批跑单帮的药贩子,并成为全国最早出现的药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十多万太和人陆续走进医药购销领域,建立起庞大而细密的市场网络。如今,太和医药商业已有“买全国、卖全国”之美誉,其中龙头企业华源医药的销售行情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太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医药购销集散中心。经多年发展,太和县医药产业实现了依商兴工、工商并举的重要转型,形成医药生产、研发和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逐步健全的医药产业体系。目前,全县医药生产企业有62家,2014年37家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产值50.8亿元,同比增长45.6%,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1%。
鉴于中央正在实施“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太和县委、县政府将医药产业发展目标“双500亿”调整为“千亿产业”,坚持以打造“千亿产业”为目标。加快形成以医商贸药物流为龙头,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为主体,以制药设备、保健品、医药包材、医疗器械、中药材种植为补充,以科技研发、职业教育、会展信息、金融服务等综合配套为支撑的医药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医药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协同竞争整体实力。力争在2020年左右,太和县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左右。着力把太和打造成“华东药都”形成国内重要、全省唯一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二. 发艺制品产业
从走街串巷收购头发辫子的货郎;到80年代兴起的双浮、港集、宋集原发交易市场;到目前以城关、马集、五星、倪邱、郭庙等6个乡镇为中心,原料发收购户达5万多户,足迹踏遍国内外,年收购原料发3600余吨。自2013年底,太和县发制品基地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现有发制品企业1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人发年加工能力3600余吨,经销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2014年实现发制品业总产值45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总额2亿元;进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其中出口1.95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66%,产品远销欧、美、非等国家和地区,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三. 工业滤布产业
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工业滤布产业,经过历史的沉淀,也已成为太和县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塑化筛网产业产值50亿元左右,加工企业223家,201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6亿元。今年将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差异化政策,计划用3年时间,工业滤布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把太和县打造成为全国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滤布特色产业基地。
四. 有色金属产业
有色金属回收加工生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国家对此有一个较为严格的管理政策。太和县肖口园区是全省仅有的能够从事再生铅生产的两园之一,太和县将抓住国家再生铅行业准入政策调整的机遇,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把肖口园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废旧电瓶回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