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宠物,为什么狗的样子千差万别?

[复制链接]
查看39828 | 回复0 | 2015-8-6 09: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样是宠物,为什么狗的样子千差万别?)

自然界很难找到比狗更多样的动物——常见的宠物犬,如哈士奇、吉娃娃、牛头梗、杜宾之间长相差距极大,而长相相似的比熊犬和爱尔兰猎狼犬,前者的体重只有后者的2%,如此巨大的种内差异在哺乳动物中绝无仅有。很多宠物爱好者也许都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宠物,猫除了毛色外看起来都差不多,为什么狗的样子却千差万别?





狗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多样性?生物学的解释集中于狗的遗传学特点,如单基因性状多、重复序列多等,本来就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不过,就连这些遗传特点本身,也大都是人类培育的功劳。


并肩奔跑的的爱尔兰猎狼犬和比熊犬



粗暴的选育

驯化之初,狗的长相就和它的祖先拉开了距离。狗的学名是“家犬”(Canislupusfamiliaris),是犬科犬属物种灰狼(Canislupus)被人类驯养后形成的亚种。灰狼善于跟踪,性格机警,是狩猎的好帮手;强烈的领地意识和警戒性的嚎叫声也能提供警报;更重要的是它高度的社会性,为了成功捕食往往组成5到11只的小社群,习惯于服从命令。


现存最早的家犬化石,1873发现于瑞士的Kesslerloch洞穴,是一枚右侧上颌骨,距今1.45万年,与2/3的现代狗有亲缘关系



黄石公园内被上级教训的灰狼


但并非所有灰狼都能融洽合作,那些对人类富于攻击性的个体仍然会被杀掉,这在基因层面产生了强烈的选择压力——哺乳动物对人的畏惧与攻击受肾上腺素控制,而分泌这种激素的肾上腺髓质分化自游离的神经嵴细胞——它们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产物,面部头骨、牙齿,以及全身体表的黑色素细胞也都由它们分化而成。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早期神经板内卷为神经管,并产生神经嵴细胞的过程


于是,在驯养过程中,因神经嵴细胞发育障碍而待人温顺的个体就会被筛选出来,附带产生了头骨缩短、牙齿变小、体表花斑、尾巴卷曲等特点。另外,狗驯化后生存压力大幅减轻,原本不适合野外生存的基因突变此时已无关紧要,这让它得以积累各种基因突变。比如威尔士柯基犬、巴吉度猎犬和腊肠犬标志性的短腿,其实都是软骨发育异常的症状。


威尔士柯基犬、巴吉度猎犬和腊肠犬


除了人类的庇护,狗的丰富功能也影响了它的体态。根据美国犬业协会的分类,狗的一级品种包括梗犬、枪猎犬、狩猎犬、家庭犬、工作犬、畜牧犬、玩赏犬7大类,为了让它们更好地工作,在遗传学出现之前世界各地就进行了简单的育种尝试。不过,人类对生物性状的观察比自然选择粗陋得多,只有非常显著的性状才能被及时发现,于是越是遗传效应显著的基因越可能被筛选出来,尤其那些一出现就能决定一个性状的基因,如沙皮狗松垮的皮肤就是粗暴筛选的产物。据统计,现代家犬如此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竟只需大约50个基因就能操纵——从理论上讲,腊肠犬只需改变少数几个基因就能在外观上变成杜宾犬。


美国犬业协会的家犬品种划分:从左至右逐行依次是梗类犬、枪猎犬、狩猎犬、家庭犬、工作犬、畜牧犬、玩赏犬


不仅如此,人工选育还可以在多基因性状中筛选出压倒性的上位基因——狗的1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独特的碱基突变,能削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功能,让幼年狗发育停滞,从而压倒其它基因,决定性地表现出小体型。这个基因很早就被无意识地筛选出来,塑造了如今绝大多数的小型犬,比熊犬与爱尔兰猎狼犬体型上的巨大差异就是这个原因。

杂交的纯种

狗的选育过程中,出力最多、影响最深的是欧洲的贵族们。

在近代欧洲,狩猎不仅需要昂贵的狩猎器材,还需要大片的猎场,是贵族身份的标志。英国人在17世纪《猎物法案》中明确规定,除非拥有足够的土地,任何人都不许狩猎野鹿、野兔;饲养猎犬也是这些人的特权,僭越者要被处以罚款、拘役甚至绞刑。贵族常常为了具体的狩猎目标“定制”特种猎犬。他们在不同犬种身上找到需要的性状后,先通过杂交组合在一起,再对子代中行理想的个体近缘交配,以获得稳定的性状。而要保持这些优良性状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在同一个品系内部交配,这就是“纯种犬”的由来。比如18世纪德国选育出的腊肠犬,杂交自英、法、德三国的猎犬和梗犬,名字“Dachshund”就是德语里的“猎獾”,每一个特征都为猎獾量身订做——小短腿方便钻进獾的洞穴里;修长的身形可以容纳更大的肺,长吻意味着更大的鼻腔,保证长途奔跑时的代谢速率;松软的皮肤即便被獾咬住也不会受多大伤害——还有一条强健的长尾巴,腊肠犬咬住猎物时,猎人可以把它们从洞穴中轻松拽出。


一条黑色腊肠犬


英国工业革命也导致了更多“纯种犬”的诞生——资本的迅速积累催生出大批没有爵位的新贵族,他们为了弥补家谱的缺憾,往往要用“纯种犬”宣示血统。由于当时鉴定狗的品种单纯依靠外观,性状独特就意味着血统纯正,各种长相新奇的狗大批出现。

新贵族急于炫耀的心理让狗获得了空前的影响力——1859年,世界首次正式狗展在纽卡斯尔召开;美国纽约在1877年开创了延续至今的威斯敏斯特狗展,超过1200条狗参与评选;1891年,克拉夫特狗展开幕,囊括所有家犬品种,有2500条名犬登记在册,时至今日已成为全球最盛大的狗展。


克拉夫特狗展在1891年首次举办时的盛况


与狗展伴随出现的是犬业协会,它们为犬种评比制定了非常精细的标准,例如1886年对苏格兰牧羊犬就规定到:“头部楔形;脸从耳到鼻逐渐变细;双耳3/4直立;杏仁眼,大小适中。”这导致许多原本不被重视的性状成为品种划分的依据,直接丰富了狗的品种。

苏格兰地区的梗犬原本用来清理狐狸和老鼠之类的害兽,只根据毛发长短粗略地分为两种,但到了19世纪,良种的凯恩梗被认为应当具有深色的毛皮,育犬师就将白色幼犬全部“处理掉”,又偏有人喜欢收集白色凯恩梗,于是培育出了西部高原白梗。


西部高原白梗和棕黑色的凯恩梗


由于犬业协会有认定新品种的资格,育犬师为了注册入会,往往加倍努力地组装新奇样式。典型如牛头梗,该品种最初亲本是英国白梗和牛头犬,为了提升体态和动作,融入了大麦町、灵缇、西班牙指示犬、猎狐犬和惠比特犬的血统,为削弱眉弓融入了苏俄牧羊犬和柯利犬的血统,深色和杂色的个体又因毛色被淘汰,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外观接近牛头犬、梗犬和大麦町的三个类型,通过近缘杂交获得了平衡的性状。


20世纪初的牛头梗和21世纪初的牛头梗


牛头梗的选育再一次证明了人工选择在基因层面的强大压力——比较它们一个世纪以来基因的变化,会发现编码现代牛头梗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的基因比70年前少了一个重复单元,导致上颌骨的上表面生长迅速而强烈下弯。


三个牛头梗的头骨,分别取自1931年、1950年和1976年


精细的评选标准刺激育种商不断繁育更加“完美”的犬种,与之相关的交易、配种、饲料、用具、美容、训练、医疗、殡葬等被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家犬品种选育的强劲动力。同时,对“纯种”的追求也导致了大量的“犬道灾难”——除抛杀幼犬以外,有些育犬师为了满足品种标准,还会给狗修剪耳朵、切掉脚趾和尾巴,比如伊丽莎白二世钟爱的“彭布罗克”型柯基犬就没有尾巴,直到2007年断尾行为才在英国全面禁止。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二世和她的威尔士柯基犬







纯种的尴尬

割耳断尾只是一时之痛,纯种狗更大的悲剧是强行杂交带来的基因缺陷。

为获得稳定性状,育犬师大都采取近缘交配的方法,造成了致病基因的富集——在人类身上发病率只有千分之几的遗传病,“血统纯正”的家犬品系内却可能覆盖百分之几十的个体。几乎所有纯种狗都有独特的遗传病,拉布拉多的髋关节结构不良、德国牧羊犬的脾脏肿瘤、吉娃娃的脑积水都是宠物主人常常面临的难题。遗传病并非无法解决,现代遗传学和医学为人类弥补过失提供了丰富手段。迪士尼电影《101忠狗》中闻名于世的大麦町,所有纯种个体都因基因缺陷不能合成尿酸酶,成年后会出现痛风、高尿酸血症和各类肾病,对此,美国医生罗伯特·沙伊伯勒启动“大麦町—指示犬回交项目”,杂交出了外表与大麦町毫无差别的健康品种。但纯种狗的基因缺陷并不仅仅体现在遗传病,体现纯种特征的身材样貌同样能带来痛苦,比如纯种的英国斗牛犬脑袋巨大、屁股窄小,甚至无法自然交配,只能靠人工授精,生育时更是无比困难,绝大多数都要靠剖腹产。

2008年BBC播出纪录片《纯种狗曝光》,披露了基因缺陷给纯种狗造成的种种悲剧,当年年底,BBC宣布中止转播全世界规模最大的Crufts赛狗会,以避免通过电视画面强化对“纯种”特征的认同。舆论压力之下,英国纯种狗协会修订了209种狗的培育标准,其中斗牛犬的脑袋缩小,四肢增长,身材也苗条了很多。


纯种”特征的淡化自然会使狗的体貌不断趋同,不过,中国仍在为狗的多样性做出努力。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出现养狗潮,目前仅北京一地每年养狗费用就达6亿元,犬业协会也在2006年成立。大量名犬品种引入国内,动物立法却一直空白——欧美国家被兽医判断有遗传病和明显缺陷的犬只禁止交配,而中国的犬只配种完全自由,这导致中国可能不但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犬种,也会有最多样的犬类疾病。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