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快捷导航
发布信息
搜索
搜索
太和在线
Portal
太和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太和相亲
关于我们
本版
帖子
群组
用户
太和论坛_太和在线
»
太和论坛
›
椿樱视界
›
关注太和
›
安徽太和:交通不便却药商全国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安徽太和:交通不便却药商全国
[复制链接]
14009
|
0
|
2015-7-16 18: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安徽太和:交通不便却药商全国
太和人开风气之先,四处闯荡,让太和以药而闻,这让人颇为疑惑。这座位于淮北腹地的古城,在上世纪90年代,交通十分不便。如今,虽有京九铁路、漯阜铁路、宁洛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但此地仍没有始发铁路,何以令全国各地药商趋之若骛,来此购药,再发售全国?
须从太和人说起。
1949年后,医药业本应有大发展,可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基本停滞。市场经济改革之初,中国医药业经历了无序的阵痛。当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末的十年,太和医药业也难以置身事外。
在医药界,虽然太和医药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史上的奇迹”,但对其亲历者来说,个中的裂变甘苦自知。
“万寿城边麦秀均,城南犹胜旧时春。几经风雨高曾变,代衍诗书子弟新。应知故国多佳气,缭绕烟云护水滨。”[1]清康熙十二年李元植诗中所绘城池,是为安徽太和。
太和古属《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颍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而今之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意。
太和人对历史尤其钟情,从如今太和街路建筑仍以“细阳”、“万寿”等为名便可见一斑。而“太和”二字衍生至今,也有“太平和谐”之意。
“万寿城荒草木秋,登临不尽古今愁。当年北地成都会,定有闲人把菊游。”[2]太和先贤吴汉腾诗中意境,即历数太和史迁,表达出太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阜阳之北、亳州之南的这方百里沃野平原,三千年文明古邑之上,汉代白果树,元代文庙,贡椿樱桃,无一不记载着古老文明。而在诗人刘家正眼中,今天的太和,更具新时代标签:“客问太和何所长,樱红椿绿烤烟黄。万方西药购销地,全国知名书画乡。”[3]
太和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闻于世,源于此地深厚文化积淀的自然承袭,而以“中国药都”闻于市,则是属地资源、徽商文化以及太和人的创新与隐忍使然。
太和拥有桔梗、白术、白芍、党参、药菊等闻名海内外的中药材资源,但却以西药流通著称,同样著称的是太和医药人的徽商气质。虽然此地的民风多变,但存世之道始终贴近徽商精髓,即聪慧、诚信、隐忍、知变通又握机遇。
在太和的书画、卫生、教育、医药四大“名片”中,徽商的精书画、重教育已然共通,而医药太和人的遍布四海更是与徽商的行商做派不谋而合,徽商远行江浙、沪上,同处于交通不畅地区的太和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药者,十人中太和人必居其一”。
其实,太和做药几无优势可言。太和虽早有“药乡”美名,但和周边地区相比并不占优势。在太和人奋起做药的时代,“中药不出樟树不算药”,江西樟树被成为‘药都’。但数年间,安徽太和人就将“药都”书写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下雨了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关注太和
椿城影像
曝光台
图文推荐
省委决定,李春任市委书记!亳州人
昨天 16:44
安徽省纪委监委最新通报
昨天 16:41
增加品类、放宽范围!这些都能以旧换新→
前天 09:32
关于设置2024年县城区西瓜临时经营摊点的公告
2024-05-08
刘玉杰:坚持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以食品安全高水平保障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
2024-04-30
热门排行
1
700年太和老街 舍不得说再见
2
《寒冬无情,人间有爱》:请帮助两个可怜的孩子度过寒冬
3
2017市直机关迎新春文艺晚会
4
人生高杆
5
亲哥陷害我
6
二中
7
啦啦啦啦
8
福利来了“倒湾冒菜”太和店9月3日隆重开业,进店立减10元还送酒水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