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700年太和老街 舍不得说再见

[复制链接]
查看15159 | 回复0 | 2014-5-22 16: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拆旧建新,还是恢复历史原貌?太和县旧城核心区域的前途和命运,在当地引发了持续多年的争论。
700年前,朱元璋的后人仿照北京城在皖北建造了一座小城,因“太和殿”取名“太和”,含有太平祥和之意。
围绕着这座小城,发生了一系列故事。这里有两广总督徐广缙祠堂、中共皖北特委旧址、杨虎城军部旧址等。
        一条青石铺就的道路,连接着一座座明清样式的老屋,历经百年风雨的侵蚀,老屋已经凋敝不堪。老屋的前面,一块巨大的城市设计图高高耸立。
按照规划,太和老街将被拆除。不少居民认为“老街破败不堪,应该拆除”;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老街是历史的见证,其价值不可估量。一旦因为旧城改造而整体消失,太和将从此失去承载其厚重历史的基石和无限绵延的文脉。”
保护还是拆除,多年来争议一直未断,老街的消逝却成了一种必然。

5月20日,62岁的曹文先背着照相机,又一次来到太和老街。这已是最近一个星期的第6次。
          4 0岁时,他的家从这里搬走,20多年来他极少回到这里。最近听说太和县启动了旧城改造计划,老街即将拆除。曹文先几乎每天都要到老街转转,如今他的电脑里已经保存了2000多张照片。
        照片中有他生活过的老屋,有生长了百年左右的枣树……曹文先希望用这种方式留住老街。
据介绍,太和老街是朱元璋的后代根据北京城仿建,东南西北四方走向,由一条青石板路贯穿。道路两侧为明清建筑式木楼,前檐外凸,飞檐微翘,一楼多为商铺,二楼多为居室。
        几十年前,这里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的商业重地。早晨天刚亮,一队队运送货物的骡马就背负着江浙的丝绸、山西的老布、新疆的哈密瓜来到这里。
“所有的商铺均有前伸的房檐,行人走到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既不淋雨,也不踩泥。”曹文先称,太和地处豫皖两省交界,是煤炭等物资交流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成千上万的挑夫和车夫活跃在太和老街。解放前,太和老街布庄、钱庄、饭馆、当铺林立。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太和老街最热闹的时候,每逢赶集,街头到街尾被围得水泄不通,特别到了腊月,肩膀挨肩膀,倘若从街头走到街尾,则会被挤得大汗淋漓。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宽敞的新街逐渐崛起,老街被人们遗忘。仅有配锁、打铁、补锅、修秤等传统手工艺作坊仍守望着这条百年老街。
曹文先行走在老街,感受最多的是世事变迁。清代举人来过,民国挑夫来过,江湖侠客来过,商贾货郎来过,撑油纸伞的女子来过,杨虎城的军队来过。老街的教堂里,杨虎城还举办了自己的婚礼。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