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丨荆芥,属于太和人夏季的味道~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等。《本草纲目》记载:荆芥能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一年四季,春天短暂,夏天说来就来了。这时候凉拌菜开始上桌,在太和,一种小叶,绿色,微辛的蔬菜几乎和所有的凉拌菜相依相伴,这就是荆芥。
荆芥不稀罕,它却是很古老的一种食用植物。在太和,人们很早就有食用荆芥的习惯,《唐本草》始收入菜部。更值得一提的是,曾在阜阳为官的宋代杰出天文学家、药物学家苏颂,在其撰写的《本草图经》中记载其,荠菜“辛香可啖,人取作生菜”。
据史料记载,苏颂任职阜阳的时间是嘉祐六年(1061年),而他编撰《本草图经》的时间恰恰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如果说当年苏颂是在阜阳发现荆芥这一植物,并收录在《本草图经》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荆芥早在宋代、或者宋代之前就出现的阜阳,换句话说,早在宋代阜阳人就已经食用荆芥了。
在太和,自然生长的荆芥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子。随意在房前屋后或屋檐下的空地上种,甚至可以在任何一种花盆和花坛里栽种,小苗长起来随吃随掐,它像苋菜一样掐而复生。荆芥长老了,开始开花结子,中间抽莛开细白花,有的是紫花。
荆芥味辛,却很百搭,任你怎么吃,总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惹人爱。阜阳人食用荆芥,生食常见的有荆芥拌黄瓜、辣椒丝拌荆芥、凉拌荆芥等,荆芥成了凉拌菜的点晴之笔,有了它,整盘面的味道才能真正飞扬起来。有极爱荆芥者,干脆凉拌一整盘荆芥,什么也不搭,一顿饕餮。
对于喜欢荆芥的太和人来说,这种蔬菜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令人上瘾,食用习惯之后便成为嗜好。传统太和人夏天的中午饭很简单,喜欢吃凉面条就蒜,图省事且痛快。黄瓜切丝,剥几头蒜瓣,用臼子捣成蒜泥,一起拌在凉面里,再掐一点荆芥叶子过水配着吃,新鲜的荆芥叶子带着复合的辛香味道,这样吃着最简单也最清爽。
在整整一个夏季,太和人在饮食上一直与荆芥如影随形,把荆芥这个食材运用的淋漓尽致。用面皮包裹荆芥,上笼蒸制,便是荆芥咸馍。用荆芥、番茄做荠菜糊,再加上鸡蛋花,淋上几滴香醋、芝麻油,鲜香味美。把洗净的叶片撒在热气腾腾的“羊杂汤”、“牛肉汤”及“番茄鸡蛋汤”上,刹那间回报的香气会随温度而飘溢升华,醉人心脾。
当然,对于没有吃过荆芥的人来说,荆芥的味道总是怪怪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饭店里招待几位上海朋友。在餐桌上我特意推荐了荆芥。一开始上海人觉得它有点儿苦,吃的是战战兢兢的。但试着吃了几次后,他们就眉头舒展了,就开怀了,然后越吃越爱,以至于再来太和,总要吃荆芥。
但对于常年身处异乡的太和人来说,荆芥又是一种记忆与乡愁,一到食荆芥的季节,他们都会想起家乡的荆芥,有的千里迢迢回到家乡,一定要吃上一口让他们魂牵梦萦的荆芥,有的吃过了还不算,他们会再装上一袋子带回去,好尽情享受家乡的味道。
文章综合与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