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 书画之乡美名扬

[复制链接]
查看86621 | 回复1 | 2015-8-7 10: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和 书画之乡美名扬

太和县继1995年和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后,2011年11月,该县凭借书画项目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地处皖西北的农业大县,无古贤先哲的君子之荫,是如何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呢?日前,笔者就此作了深入采访。

    民间热情 书画艺术进万家

谈及当代太和书画事业的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太和县文联副主席王玉泉介绍,文革后期,郭连波、任其钟、庄传林、李传周等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书法家发起成立了“太和县书法研究小组”,最初成员30余人。他们定期开展活动,在一起挥毫泼墨,评点作品,举办展览,请各地名家来太和讲学。书法研究小组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深深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参与,书法前辈的言传身授,使他们书法水平迅速提高,成为太和书法队伍中的俊杰。太和县书法家协会成立后,更是拥有了一批青年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

随着时代发展,太和人热爱书画现象不断升温,形成了爱好者多、书画社团多、居所张挂多、联谊活动多、崭露头角新人多和民间交流热、书画展览热、带徒传艺热、学书画热、收藏经营热“五多”、“五热”的“太和文化现象”。如今,随意走进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座酒肆,都可欣赏到精美的书画作品。

特别是2010年首届中国(太和)书画艺术节的举办,塑造了太和良好形象,提高了太和知名度,使太和书画艺术走向全国。

十年来,太和县先后有近百人次入选中国书协、美协举办的各类展览,30多人获奖;27人成为国家级书画协会会员,60多人成为省级会员,市县级1000多人,稳占全国县级书画艺术的“霸主”地位,被书画界称为“太和现象”,并涌现出杨少华、王金泉、白鹤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书法家。此外,各乡镇均成立了书画艺术协会,村级书画院也开始出现,人们精心呵护,把书画艺术之乡经营得红红火火,呈现出一派繁华盛世景象。

    学习书法 青少年中正光大

今年元旦前夕,在太和县第五中学和第六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县中小学生书法比赛。笔者在六中比赛现场看到,十多间教室里,200余名中小学生专心致志进行书法创作。本次比赛,中学组为毛笔、钢笔书写;小学组二、三年级为铅笔书写,四至六年级为钢笔字。县教育局副局长高庆连说:“举办比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扎实推进各乡镇小学的书法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太和县城,有家少儿书法兴趣班。在占地约50平方米的房间里,30多名10岁左右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写着毛笔字。指导老师是中国书协会员、太和县青年书协秘书长卢火。他告诉笔者,“这个班已办了近10个年头,每个周末都有30多名小学生前来练习书法,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墨香里感受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目前,已有两名学生考入中国美院书法系。”

据了解,近年来,太和县大部分中小学开设了书法课,成立了书法兴趣班或兴趣小组。如今,在太和县书画艺术领域已形成了“老中青、妇少幼”六个层次,他们老带新,强带弱,少带多,经常举办青年书画展、老年书画展、中学生书画大赛等书法活动,使得太和书画艺术这朵奇葩,在众人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越开越红。

    市场运作 书画产业发展快

在太和文庙附近,就是“书画古玩一条街”。长约200米的街市上,除几家新开的古玩店外,其余都是老字号的文房四宝店和装裱店,装裱师傅们埋头工作,不时有顾客出出进进。在一家店里,笔者见到了装裱师华师傅。年近六十的他,年轻时就在文庙附近做装裱生意,亲眼见证了太和书画产业不断兴盛的历史。他说:“近几年,是太和书画产业发展最快的年份。就我店而言,每年都接到未装裱的作品上千件,每天和徒弟都要忙到深夜。目前,太和的书画装裱已延伸到乡镇,春节期间他们的生意都不错。”

据了解,近百家装裱店遍及城乡,仅在书画一条街就有10多家,每年来太和进行书画交流展销的书画名家多达上百人次,年交易额数千万元,书画作为礼品在商贸经济活动中作用凸显,书画经济活动频繁,带动了礼品盒的加工制作、包装、装潢业发展。

太和县委宣传部部长孙秀剑介绍,多年来,太和县把群众性书画创作与普及活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一大人文优势,做到有意识引导,有目的扶持,有经费投入,有大型活动的场地保障,努力展示书画现象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太和文化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互动性。相信,太和“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会越擦越亮。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